作者:博物館照明,易谷照明 發(fā)布時間:2016-10-10
照明對于博物館、美術館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照明在為觀眾提供內容豐富的展覽,創(chuàng)造良好的視覺光環(huán)境的同時,還要考慮如何減少光輻射對文物的損害。博物館展品的展示與保護,成為博物館照明設計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文物是民族文化的靈魂,是先民寶貴的遺存,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兵馬俑具有鮮明個性的強烈時代特征,是雕塑藝術的寶庫。保護文物,便是保護我國的文化遺產。
當下兵馬俑的保護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俑坑的保護,二是兵馬俑彩繪的保護。
原本彩色的兵馬俑因為前期施工等原因,保護未能跟上,出土后在自然光的作用下,部分失去了色彩,在后期改造中,應會充分考慮照度,濕度等方面的要求,從而得到改善。
博物館照明不同于商業(yè)照明或靜物照明,因其文物展品都承載著大量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因此在照明表現上要更多地側重“物”的詮釋和“史”的延展。同時,照明作為室內環(huán)境的第四維,還要有助于觀眾在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中參觀、欣賞和研究。
照明的最終結果是給觀眾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視覺環(huán)境,同時要保證展品應有的照度,且盡量減小光學輻射對展品的損害。
最早發(fā)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據專家介紹,在目前發(fā)現的兵馬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寬62米、距地面深約5米,總面積達14260平方米,而目前僅發(fā)掘了三分之一。專家根據每個探方里(把發(fā)掘區(qū)劃分為若干方格,分工發(fā)掘,這些方格叫探方)兵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發(fā)掘后可出土兵馬俑6000多件,其中以步兵居多。目前,一號坑經前兩次發(fā)掘(第一次為1978年到1984年間)共清理出土兵馬俑1000多件。
接下來我們就基于秦始皇兵馬俑的例子,對于博物館照明與文物保護提出三點。
1、保護文物
如何安全保護獨一無二的珍稀展品是博物館展示照明的首要課題,照明設計和技術必須優(yōu)先保護展品安全,控制和減少光對展品材料、顏色、質地等方面的損害。
控制文物和藝術展品的年度總曝光量,是協調保護與展示的重要手段。博物館應當對展品燈光的年曝光量進行控制。
另外,博物館展示的文物,易受光照環(huán)境的紅外及紫外輻射影響造成加速老化和損壞,博物館照明,博物館展廳照明設計時必須考慮這一因素。
本照明方案方案中,晶谷照明采用無紫外,紅外輻射的LED博物館照明專業(yè)燈具,配合控制與感應,有效控制了照度值與年曝光量,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歷史文物。
2、還原本色
高顯色指數的燈光可以真實地還原呈現歷史文物的原貌、色彩,將文明真實地呈現在觀眾眼前。博物館照明中,在陳列繪畫、彩色織物、多色展品等對辨色要求高的場所,應采用一般顯色指數(Ra)不低于90的光源作照明光源。
本案晶谷照明采用高顯色產品,除一般顯色指數達到要求外,對于R9,R13等指標也嚴格要求,確保文物逼真表現。
在博物館照明設計中,應根據不同展品需要,設置不同角度的燈光以達到最好的展示效果且最大限度地提高光的利用率。在多角度精準配光下,還原精彩藝術細節(jié)。
在該項目中,我們采用可調光束角及可調亮度的產品,根據展品大小及形狀,精準配光。
3、石器類文物表現
兵馬俑屬石器類文物,根據博物館照明設計規(guī)范,此類文物屬于對光不敏感類,年曝光量沒有限制,照度應低于300lx,考慮石器表面的彩繪,我們確定照亮限制300lx以下。
光源采用無紅外,紫外輻射的LED產品,同時,考慮藍光成分,光源應減少高頻的紫,藍光,故整體色溫應相對低一些。
色溫方面,石器類文物,相對冷一點的色溫,對其質地,歷史感表現較好。但是,太冷的色溫,輻射能量高,故綜合分析,我們采用4000K色溫,既突出歷史感,又能得到充分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