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熱線  0769-82836920    English
  1. 1
  2. 2
首頁>新聞動態(tài)>公司新聞

博物館照明如何實現"以人為本"

作者:晶谷照明    發(fā)布時間:2018-09-17

     博物館照明的標準普遍很低,“暗”是觀眾對它普遍的感覺。

      隨著博物館觀眾的不斷增多,如何在考慮展品保護的基礎上,提高觀眾的舒適感,這是我們需要探討的話題。

      我們的博物館照度標準是參照國際標準的,其它國家的博物館照明標準,大多高于國際標準。如亞洲國家,日本就要高一些:

      博物館陳列室展品國內外照度標準值對比                                                      

     [資料來源:建筑照明設計標準培訓講座(<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編制組編)P90-91.]

     可以看出,這個1984年發(fā)布的標準,中國在嚴格執(zhí)行,英國部分執(zhí)行。其它國家都要高一些,尤其是美國,控制沒有那么嚴格。

      而隨著LED時代智能控制的普及,對于展品照明是可以更加靈活處理的。我們可以在適當提高照度的情況下,減少曝光時間,既達到保護的目的,又能提高觀眾的舒適感。

      譬如,在博物館里,有相當一部分時間展品是不需要照明的。這些時間段是沒有觀眾的,如果通過感應與控制,對于展品照明實現“人來燈亮,人走燈滅”,不僅節(jié)能,還能減少光輻射。

     另外,對于臨展,展品并不是長期展出的,有明顯的時間性,故展示時間是比較短的,可以考慮在年曝光量不超標的情況下,適當提高照度。

     最后,我們還想討論一下,博物館功能的變化,對于照明的影響。

     早期博物館以文物保管為主,但現代博物館已經偏向于教育,致力于民眾的藝術修養(yǎng)的提高。

     以保管為主時,燈光強調的是辨識,能看清即可。

     而以教育推廣為目標,燈光應能滿足欣賞、觀摩、端詳等目的,相應的照度就需要提高。

      隨著我國公有博物館的免費開放,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在這個文化藝術空間,會有更多的觀眾涌入,而相應的,這個空間的照明應該更多地考慮觀眾感受,提倡”以人為本”

      因此,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館照度往上調,而且越來越多的館開始嘗試自然光。對于觀眾而言,最舒服的莫過于自然光!

      自然光畢竟最舒服,對于觀眾而言是最好的光,通過增加必要的投入,如光輻射過濾設備(將有害的光過濾),光弱化裝置(將自然光弱化,降到標準要求),光感應器械及燈光補償系統(tǒng)(當環(huán)境光變暗時,啟動燈光進行補償)也能將自然光引入展館!

      一些博物館的陳列空間也在嘗試自然光,如意大利圣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館,藝術類博物館或空間用得比較多,如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所以,博物館空間會變得更亮,是一個趨勢。

      這個趨勢是隨著照明技術進步與博物館功能轉變而形成的。

      那么,博物館是否會越來越亮,照度標準越來越高?

      顯然不是!

      這些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