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晶谷照明 發(fā)布時間:2022-05-10
在實施博物館照明項目時,我們有時會遇到下面的情況:
室內(nèi)設計都做完了,找到燈光說一堆要求,諸如層次感,立體感,均勻柔和等,燈光設計師分析需求,提出一些實施條件,通常得到的答案是:想辦法解決,利用你們的專業(yè)……末了補充:我們希望”見光不見燈”。
這句話擴展一下,意思就是:
希望達到致冷效果,不需要冰箱。
只要有風就行,別給我整一把風扇怵那兒……
可是這是不可能的,于是有人舉例,去那里見過,看見光卻沒有燈……
其實這些效果是在室內(nèi)設計時預先考慮了的,因為提前預留了燈位,布燈時把它藏在里面就實現(xiàn)了。有的甚至在建筑設計就開始考慮了,如自然光的利用…。
所以,好的博物館照明是從室內(nèi)設計,甚至建筑設計開始考慮的,這樣才能做到”見光不見燈”的效果
如果從一開始并沒有考慮博物館燈光的以及燈具隱藏的問題,那么只能在后期補救。在博物館比較通常的做法是:把天花及所有的管線及燈具都做黑,然后向展品或展墻投光,看起來接近”見過不見燈”
但是,這個做法要注意兩點:
1.燈具不要在天花上留下雜散光,如下圖中,天花不僅是白色的,而且上面一團團的雜散光(如圖中紅色橢圓圈標示),就很難達到效果
2.燈具本身的防眩角要大,如果太小就會出現(xiàn)眩光(如上圖中紫色圓圈標示),不利于隱藏燈具。可是,有時天花是白色的,這種辦法就行不通了,那么辦呢?
這時需要做燈槽,在需要布燈的地方,做長條形暗槽,燈具與暗槽表面都做成黑色,配上深防眩的燈具,也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這種暗槽做窄做深,燈光隱藏的效果會更好。如果槽位寬而淺,效果差一些。
天花暗槽位與需要投光的展示墻面不要垂直(如圖左), 最好平行(圖右)。眩光沒那么大。
另一種做法也很常見,就是沿墻做暗槽,在暗槽中布置擦墻燈或者燈帶,如下圖(左側燈帶,右側擦墻):
燈帶的光一般在天花處漫射下來,形成柔和的氛圍光。擦墻燈光用于立面紋理材質(zhì)表現(xiàn)或浮雕打光,光自上而下滿墻投射,還會在沿墻面形成一條亮斑,營造類似陽光從縫隙透下來的感覺。
還有一種做法相對復雜一些,即管道引入自然光裝置,需要專門施工。
這種裝置系統(tǒng)包括采光罩、導光管和漫射片。
通過在房頂安裝具有高透光率的透鏡引入自然光,然后通過導光管傳輸,導光管是一個內(nèi)壁裝有高反射率膜的管道,光線在管壁里通過不斷反射傳輸,最后在末端通過光學片在室內(nèi)擴散。
這種方式施工較復雜,受環(huán)境影響大,適用于不太重要的環(huán)境照明空間。不過它最大的優(yōu)勢是節(jié)能,也能實現(xiàn)”見光不見燈”的效果。
除此以外,還有其它一些方案呢,能不斷接近”見光不見燈”,我們在下一篇文章中討論。